(来源:检察日报 2021年11月20日)
曾经,他们羡慕身上有文身的人,觉得又帅又酷,还能威慑他人,于是也在皮肤上刻下文字和图案;如今,他们努力想要洗掉印记,并化身志愿者,以亲身经历告诉想要文身的青少年朋友,不要盲目文身,否则追悔莫及。
这一幕幕变化都展现于大型未成年人法治节目《守护明天》的其中一集——《被刺痛的青春》。11月19日,世界儿童日前夕,《守护明天》五周年暨第五季开播仪式在最高人民检察院举行。来自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师生们与节目主创团队、主讲检察官一起回望了案件背后的故事。
《守护明天》由最高人民检察院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制作,已播出四季,第五季将于11月20日起在央视社会与法频道播出。
现场感知,被刺痛的青春得到守护
“他们迷茫又叛逆,在皮肤上刻下文字和图案,原本想留下独一无二的符号,却没想到成了难以修复的创伤。”伴随着开场白,小涛和小辰的故事脉络也逐渐呈现在眼前。
2020年,因为一场聚众斗殴案件,小涛和小辰作为斗殴参与者进入检察官的视线。“我们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身上都有文身。”在浙江省绍兴市检察院未成年人案件办案检察官金森英看来,“文身不仅危害健康,更会成为他们成长后融入社会的阻碍。”
初中毕业后,小涛和小辰离开学校,想要自力更生,却在现实中屡屡碰壁,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身上有文身,很多用人单位怕雇员文身引发不良影响,而婉拒了他们的求职请求。
他人异样的眼光也在影响着小涛和小辰。“你们可别像他一样不学好”“看到你的文身就让我觉得害怕”……有意无意的言语刺痛了小涛和小辰的心,他们决心洗掉文身。“这两年来,每天就想着怎么把文身洗掉,这是我和家人最大的心愿。”
言犹在耳,小涛和小辰的真实案例也引人深思——“青少年文身该不该管?怎么管?”“怎样规范文身行业,最大程度保护孩子们的利益?”
在检察机关看来,尽管法律对未成年人文身并没有明确的规定,但是依据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去评判未成年人文身行为,对文身行为和文身行业进行规范势在必行。
“依法维护未成年人的权益是全社会的责任,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赋予了检察机关更重的保护和监督职责,也强调了要坚持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原则。作为公共利益的守护者,检察机关向市政府发送检察建议,推动对文身行业进行专项整治,促进文身行业规范管理。”金森英介绍说。
相关的普法活动也在进行中。得知检察机关正在开展未成年人拒绝文身的普法活动,小辰和小涛主动同检察官取得了联系,想要成为志愿者,现身说法。
“那天已经是凌晨了,我收到了小涛的信息,他主动提出要拍洗文身的镜头。他说他知道洗文身很痛,但还是想以亲身经历,通过电视节目的形式劝告更多的青少年朋友们,不要盲目文身。”那一刻,金森英真真切切感受到了未检工作、《守护明天》所承载的意义和价值。“我们所有的努力最后都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呈现这个案例,让观众朋友们特别是未成年人能够真正有所收获。”
现场看完《被刺痛的青春》后,来自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初一(2)班的苏同学对青少年文身有了深刻的认知。“我觉得文身对于未成年人的危害还是挺大的,对家庭关系、社交等都会有影响,假如看到一个人身上有文身,第一印象可能会不好。”她说,“文身店的卫生安全也没有办法保障,文身可能对自己的身体造成伤害,接下来可能也不容易融入社会。”
“在观看节目之前我对文身并不了解,但是看了节目后确实感受到文身对未成年人的影响。如果学生们能够多观看这类法治教育节目,知道身边未成年人身上发生的一些事儿,是不是更有说服力?”作为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师,李艳霞认为,无论是授课还是生活,都需要这种鲜活的案例,让学生有更明显的感知。
观众也是通过节目看到,对于文身的未成年人来说,曾经他们想要通过文身来彰显所谓自身的强大,最终却留下了难以修复的创伤。好在,他们并非完全无助,检察机关的守护,让被刺痛的青春得到了呵护。
精选案例,既有温度也有深度
当“检察蓝”再次走进演播室,时间已经悄然滑向第五年。五年来,《守护明天》节目探讨的话题性越来越强,内容有温度也更有深度。
《守护明天》第五季共10集,分别为《欺凌同学的代价》《隔空的“美丽”陷阱》《摔伤孩子谁之过》《黑培训班里的噩梦》《“消失”的亲生父母》《迷失在“义气”中的孩子们》《宾馆里的侵害》《被刺痛的青春》《问题少年的回归路》《打架的“乖孩子”》。
“一言不合就殴打欺凌同学,甚至拍下视频进行恶意传播。办案民警在调查取证之后,曾用‘难以想象’和‘令人发指’来形容这起性质恶劣的校园欺凌案件……”
“宾馆、酒店已成为不法分子对未成年人实施侵害的高发地……”
“在办理案件过程中,我们发现部分网络平台对未成年人信息保护不力,监管存在漏洞,让孩子们很容易遭到别有用心之人的侵害……”
“听到孩子的紧急呼救,发现孩子的茫然无助,请不要犹豫,更不要旁观,要马上进行报告……”
活动现场,受疫情防控影响,除主讲检察官金森英外,其余9名主讲检察官通过短视频方式亮相,并简要介绍了他们主讲的案件。
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姚建龙是《守护明天》的老朋友了。五年来,或是幕后,或是台前,他一直陪伴着节目成长。他总是说,之所以这么努力做这件事,是因为这件事非常有社会意义和价值。“《守护明天》所关注的要么是遭受伤害的孩子,要么是误入歧途的孩子,这也传递了党和国家对这些孩子的关爱,传递了司法机关的温暖。”姚建龙表示,“很多案例我们在关注之时,法律并没有明确的规范,但是在节目播出之后,能够推动法治的进程,这是检察机关跟媒体碰撞出的火花。”
“五季节目反映了新时代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所取得的巨大成绩,也充分反映了未检工作的创新发展。”作为受邀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副校长、教授林维对《守护明天》表达了更多的期待,“希望在未来的节目里不断挖掘个案背后所反映出来的问题。不仅仅通过一个案例说法,更主要的是要通过案例来说明制度的缺失和法治的进步。”
共同努力,让法治的种子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人民检察制度创立90周年,是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创建35周年,也是新修订的“两法”实施第一年。
《守护明天》节目以检察官说案、专家点评、情景剧、心灵独白等方式,宣传着党和国家关于未成年人保护和犯罪预防的新政策新举措新成效,凝聚“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司法”六大保护合力,共同守护孩子健康成长。
可以说,《守护明天》节目创办的五年,是在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引下,中国特色未成年人保护法律制度不断发展完善的五年,也是党中央未成年人保护决策部署在司法检察工作、法治建设实践中全面贯彻落实的五年,既记录着我国未成年人法治建设的点滴进步,更承载着与社会各界共同护佑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守护祖国明天的希望和嘱托。
作为第五季的主讲检察官,金森英感触颇深。“文身案例是全国选送案例的1/136,更是全国许许多多未成年人案件的其中之一。我们常常想,如果推动一项工作,就能够驱走孩子们头上的一片阴霾,就能树立起保护孩子们的一道屏障,就能为推动法治进步贡献一份力量,我们愿意不断地探索前行。”
初心不变,始终前行。五年来,《守护明天》节目的收视率屡创新高,业内专家称之为未成年人保护领域“现象级”节目。“这是最该上热搜的节目。”有网友这样评价。
也正是通过《守护明天》,法治的种子在越来越多少年儿童稚嫩心田里生根发芽。新闻媒体、司法机关、相关国家职能部门和社会各界一起,共建未成年人保护大格局,画出了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同心圆。
“在《守护明天》的节目中,检察官们用司法手段,用爱去温暖和帮助孩子,主持人和专家学者互动,不仅告诉我们案子是什么情况,也对案子背后的缘由进行了探索,可以说给家长很多帮助。”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建设工程质量第三检测所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田春艳表示,“新修订的‘两法’从家庭、学校、社会、网络等各个方面都对未成年人保护进行了规定。规定怎样能够实施到位,我觉得普法宣传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守护明天》就是一个很好的宣传手段,希望这个节目能够受到更多人的关注,使法律深入人心,使未成年人保护做得更好。”
“希望未来我们能够吸引更多的未成年人来观看节目。就像现场的很多同学,今天他们是我们守护的对象,未来守护的责任也在他们那儿。”林维寄语。
原标题:守护明天 守护希望——《守护明天》五周年暨第五季开播仪式侧记(点击标题即可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