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法治网 2022年5月3日)
这两天,很多人都在感叹,网络世界确实足够“虚拟”——
声称自己每天生活在国外的大V,IP属地显示竟然在河南;每天发着北京那些事儿的网红账号,运营者其实是一家办公地址在湖南的公司;而宣称在南方拍戏的明星,所发微博显示的IP地址却在北方……
更多的普通用户发现,不管身在何处,在网络平台发布内容时,平台就会自动显示自己当下的真实IP属地。
这一切,只因这些平台近日正密集陆续上线显示发布内容IP属地的功能。
各大平台集体上线IP属地功能
4月28日,微博率先全量开放IP属地小尾巴功能,在用户的评论内容以及个人主页等页面展示IP属地。据介绍,这主要是为了减少冒充热点事件当事人、恶意造谣、蹭流量等不良行为,确保传播内容的真实、透明。
4月29日,微信“微信珊瑚安全”也发布公告称,为维护网络传播秩序,进一步打击仿冒搬运、造谣传谣等行为,微信公众平台将显示用户发布内容时的IP属地,境内帐号展示到省(自治区、直辖市),境外帐号展示到国家(地区),帐号IP属地以运营商提供信息为准,用户暂时无法主动开启或关闭相关展示。该功能将于近日进行测试,后续将根据测试情况陆续对用户开放。
除新浪微博、腾讯微信外,截至目前,今日头条、抖音、小红书、快手、知乎等平台也已发布公告称,将逐步开放“个人主页展示账号IP属地”功能。
于是乎,有些账号的内容和地址之间,便给网友带来了“时空错乱”之感。不少认证为“海外资讯博主”的大V,出现了IP属地与资料地址不相符的情况,一批网红账号也上演了大型“翻车”现场。
尤其是一些知名海外人物社交账号IP属地显示在中国境内,更是引发不少网友的疑惑。比如著名足球运动员梅西微博账号IP属地显示为上海,微软联合创始人比尔·盖茨微博账号IP属地显示为河南,特斯拉CEO马斯克账号IP属地为北京……
强化虚假信息治理,提升网民鉴别力
事实上,这次相关平台集体推出显示IP属地的功能,并不突然,相关政策风向至少在去年就已经显露端倪。
2021年10月26日,国家网信办就《互联网用户账号名称信息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定》)公开征求意见。其中第十二条规定,互联网用户账号服务平台应当以显著方式,在互联网用户账号信息页面展示账号IP地址属地信息。境内互联网用户账号IP地址属地信息需标注到省(区、市),境外账号IP地址属地信息需标注到国家(地区)。
“某种程度上,这次互联网平台的集体行动,实际上是为未来《规定》的全面贯彻执行而提前预热。”大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刘世杰律师如是分析。
中国互联网协会法工委副秘书长胡钢认为,此举有利于提升广大用户对网络信息的鉴别能力,有利于保护广大用户获取真实有效信息的权利,有利于广大用户免受虚假信息的侵扰,有利于增强用户发布信息的自觉自律,有利于强化对假冒属地信息的治理效能,进而完善网络生态。
刘世杰律师还介绍,2020年3月1日起施行《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已经对网络信息内容服务平台的责任和义务进行了界定。其中第九条规定,网络信息内容服务平台应当建立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机制,制定本平台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细则,健全用户注册、账号管理、信息发布审核、跟帖评论审核、版面页面生态管理、实时巡查、应急处置和网络谣言、黑色产业链信息处置等制度。
而这次各大互联网平台显示用户IP属地的举措,实际上是对过往法律法规落实的进一步加强和细化,这将有助于进一步压实网络平台的主体责任,规范网民的网络言行,进一步净化互联网空间。“在当下严格的互联网监管下,让那些别有用心的网民难以再‘裸泳’,从而达到净化互联网空间的目的”。刘世杰说。
专家建议可尝试探索分级分类实施
对于显示P属地,也有部分网友担心是否会泄露个人隐私问题。对此,胡钢认为,网络用户发布内容时的IP属地仅显示到所在的省级地域,并不影响用户隐私或个人信息权利,用户不必担心。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互联网法治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刘晓春认为,平台内容显示IP属地,确实有网络生态治理的现实需要,有助于受众更了解一些真实信息。同时,平台也需要细化做好用户的个人隐私保护工作。比如,可以尝试探索推行分级分类实施,对那些经营机构、直播带货机构等,或者有一定动员能力的大V等,需要有一定信息披露。其中有些信息需要向监管部门披露,有些信息需要向公众披露。
胡钢建议,鉴于虚拟IP技术的可能滥用,网络经营者可以在实时显示用户最新IP省域属地的基础上,增加显示其历史IP省域属地,并对频繁变动省域者进行显著标注和提级判别,以增强管理实效。
有专家表示,对于那些知名海外人物的社交平台IP属地显示在中国境内,也不必过度解读。这其中有的可能是虚假发布,还有一些就仅能表明所发内容并非是本人操作,可能是由其他工作人员代理发布的。“不过,这一举措,确实是近年来以及未来持续加大网络空间治理的一个体现。这会让很多网民在发表内容前,进行更冷静理性的思考。”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1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1.6%。我国的网络规模、网民数量都处于世界第一位,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互联网大国。但随之而来的网络违法违规行为,也在侵蚀着互联网的健康生态。
近年来,国家网信办一直持续加大对网络空间的治理工作。继去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后,今年继续开展的2022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从十个方面重点任务进行互联网整治。
法治网研究院注意到,去年开展的“清朗”专项行动中的两项工作任务,互联网用户账号运营专项整治行动和打击流量造假、黑公关、网络水军专项行动,今年还将继续深入推进。
(原标题:“梅西”在上海、“比尔·盖茨”在河南?上线这个功能后,那些“裸泳”的网红们都慌了)